1887
Volume 14, Issue 1
  • ISSN 1877-7031
  • E-ISSN: 1877-8798
USD
Buy:$35.00 + Taxes

Abstract

摘要

本文探討機率副詞「也許、可能」、時間副詞「曾經、已經」、強調副詞「真是、實在是」,以及語氣副詞「難道、究竟」,以上四組近義詞的語法語義特點,以及搭配的句式和助詞。筆者認為近義詞的難點在於辨析各組語義徵性,甚至母語者也不理解細微的語義差異,而這四組副詞恰巧對應到副詞的四個語義面向,因此別具代表性。本篇研究發現副詞近義詞間的「互補性」非常重要:一、機率副詞「也許」的主觀性、直觀性比「可能」較強,情態副詞「可能」需要推測的依據與條件,「也許」則無心理預測、真值性較低;二、時間副詞「已經」表動貌時,皆以現在時的觀點,時間參照點可移動,句子的命題為已然狀態。而「曾經」的時間參照點永遠是現在,可當定語和句首修飾語,表示過去和現在的對比或對現在的否定。三、強調副詞「真是」以及「實在是」,兩者均可用來描述程度,經常搭配「是」的焦點標記,也常置句末來表達非成分的評價義。四、「難道」、「究竟」當語氣副詞時,與疑問句和語氣助詞的搭配,呈現「互補分布」。「難道」可用於是非問句,表反詰或測度,一般與「嗎」搭配;「究竟」跟「是」的共現頻率很高,與「呢」搭配。總結來說,副詞的語法功能在修飾謂語,以上四組近義詞恰巧對應謂語可被修飾之四種面向,卻都強調句法語義互補,幫助我們全面性窺探副詞的特色。

Loading

Article metrics loading...

/content/journals/10.1075/cld.21021.chi
2022-06-30
2025-04-19
Loading full text...

Full text loading...

References

  1. Comrie, Bernard
    (1976) Aspec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oogle Scholar]
  2. Smith, Carlota
    (1991) The Parameter of Aspec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0.1007/978‑94‑015‑7911‑7
    https://doi.org/10.1007/978-94-015-7911-7 [Google Scholar]
  3. Vendler, Zeno
    (1967) 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0.7591/9781501743726
    https://doi.org/10.7591/9781501743726 [Google Scholar]
  4.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國教院,https://dict.revised.moe.edu.tw/index.jsp
  5. 《教育部國語辭典》,國家教育研究院,dict.concised.moe.edu.tw
  6. 《現代漢語詞典》2016(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台北:商務印書館。
    [Google Scholar]
  7. 《遠東生活華語》第三冊1(修訂本),遠東圖書公司。
  8. 王力
    1943、2015,《漢語史稿》,台北:中華書局。
    [Google Scholar]
  9. 王自強
    1998,《現代漢語虛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Google Scholar]
  10. 王愛華
    2012,〈副詞大概、也許的比較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Google Scholar]
  11. 史金生
    2003,〈語氣副詞的範圍、類別的共現順序〉,《中國語文》第一卷1,頁17–31。
    [Google Scholar]
  12. 2003,〈語氣副詞的範圍、類別和共現順序〉,《中國語文》,頁17–31。
    [Google Scholar]
  13. 刑福義
    2016,《漢語語法學—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Google Scholar]
  14. 吳曜任
    2010,《國語「真是」與「實在是」的強調功能及詞彙化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頁34–48、頁72–80。
    [Google Scholar]
  15. 吳曜任及畢永娥
    2011,〈強調詞的詞彙化,臺灣國語口説的兩個「X - 是」結構〉《漢語語言與話語學報》,第二卷第二期,頁168–197。
    [Google Scholar]
  16. 呂叔湘
    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Google Scholar]
  17. 1999,《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Google Scholar]
  18. 周曉利
    2015,〈「可能」和「也許」的語義、句法、語用分析〉,《洛陽師範學院學報》,第九期。
    [Google Scholar]
  19. 邵敬敏
    1996,《現代漢語疑問句研究》,中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Google Scholar]
  20. 金昌吉、張小蔭
    1998,〈現代漢語時體研究述評〉,《漢語學習》,第四期, 頁32–37。
  21. 張伯江
    1997,〈疑問句功能瑣議〉,《中國語文》第二期。
    [Google Scholar]
  22. 張亞軍
    2002,《副詞與限定描狀功能》,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Google Scholar]
  23. 張振亞
    2013,〈「實在」的語義結構及其句法限制〉,《淮北師範大學學報》第散十三卷第三期,22–26頁。
    [Google Scholar]
  24. 張嫚芯
    2009,《現代漢語「已經」和「曾經」之比較研究》,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Google Scholar]
  25. 張誼生
    2000,《現代漢語副詞研究》,中國:學林出版社。
    [Google Scholar]
  26. 2002,《現代漢語虛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Google Scholar]
  27. 景士俊
    1980,《現代漢語虛詞》,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8. 湯廷池
    2000,〈漢語的情態副詞:語義內涵與句法功能〉,《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一卷第一期,頁199–219。
    [Google Scholar]
  29. 黃正德、李亞非、李豔惠
    2013,《漢語句法學》,張友和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Google Scholar]
  30. 楊紅
    2011,〈現代漢語疑問語氣副詞與疑問句類型匹配能力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Google Scholar]
  31. 董秀芳
    2004,〈「是」 的進一步語法化:由虛詞到詞內成分〉,《當代語言學》第6卷第1期,北京:北京大學,頁35–44。
    [Google Scholar]
  32. 漢語大字典編纂處
    漢語大字典編纂處2015現代漢語字詞典》中國:四川辭書出版社。
    [Google Scholar]
  33.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
    2004,《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
    [Google Scholar]
  34. 蔣寧
    2006,〈語氣副詞「可能」 和「也許」句法、語義及用分析〉《現代語文》第三期,頁62–63。
    [Google Scholar]
  35. 羅瓊鵬
    2016,〈程度、量級與形容詞「真」和「假」的語義〉,《語言研究》,第三十六卷第二期,頁94–100。
    [Google Scholar]
/content/journals/10.1075/cld.21021.chi
Loading
/content/journals/10.1075/cld.21021.chi
Loading

Data & Media loading...

This is a required field
Please enter a valid email address
Approval was successful
Invalid data
An Error Occurred
Approval was partially successful, following selected items could not be processed due to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