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text loading...
USD
-
中古梵漢語言接觸引發的一種語法演變 [A grammatical change triggered by contact with Sanskrit in Medieval Chinese]
—以表示相對過去之時間標記為論據的研究
- Sour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ume 2, Issue 2, Jan 2015, p. 300 - 315
-
- 30 Dec 2015
- Previous Article
- Table of Contents
- Next Article
Abstract
中古的佛經翻譯活動造成漢語長期與梵語接觸,翻譯佛經文獻語言究竟帶給漢語多大的影響,是近十多年漢語語法史研究的熱點之一。本文在此脈絡下討論譯經專用帶有梵語特徵的語法格式〔VP+已,下句〕如何感染《世說新語》存古形式〔既+VP,下句〕的語法與文篇表現。首先指出上古漢語動後標記「已」和副詞「既」的由來,其次根據一組註記「相對過去」的副詞「既」、「已」、「嘗」在上古到中古幾種敘事作品的分布,確認漢語時間標記使用趨勢,最後以《世說新語》偏離漢語趨勢的副詞「既」的用例與中古譯經動後「已」的相似之處印證梵語特徵被複製到中古書面語的現實。簡言之,漢語固有的〔VP+已,下句〕僅以「VP+已」指涉前行事件,翻譯梵語獨立分詞形態的「VP+已」主要指涉前行事件,但也容許指涉時間重疊的伴隨情況;上古漢語通行的「既+VP」在連動式指涉前行事件,而《世說新語》某些「既+VP」指涉伴隨情況,甚或為冗贅,應是受到譯經「VP+已」的感染。這種現象意味梵語〔獨立分詞+主要子句〕先已透過譯經的〔VP+已,下句〕影響中古漢語使用者的認知,進而影響到書面語的存古形式。
© 2015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