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e-Journals
-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 Previous Issues
- Volume 21, Issue 3, 2020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 Volume 21, Issue 3, 2020
Volume 21, Issue 3, 2020
-
台灣閩南語分類詞之檢驗 [Distinguishing classifiers in Taiwanese Southern Min]
Author(s): Meng-Ying Chen (陳孟英), Miao-Ling Hsieh (謝妙玲) and One-Soon Her (何萬順)pp.: 375–407 (33)More Less抽象近年來台灣閩南語(以下簡稱台語)的研究逐漸受到重視,量詞相關的研究不少,然而專門針對台語分類詞的研究相對稀少,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分類詞的定義不清,導致各家看法不一,甚或略而不談,連帶影響分類詞的教學。本文以Her & Hsieh (2010)和Her (2012)對於漢語分類詞與量詞所提出語意和語法測試作為基礎,界定台語分類詞範疇,並重新檢驗歷年文獻所提出的台語分類詞或量詞語料,建立83 個分類詞清單,其中65 個為分類詞,18 個為分類詞與量詞兼具,此清單可以與台灣華語的分類詞清單做比較(如:Her & Lai (2012)),作為台語分類詞研究與教學之參考。
-
閩南語元音演變路徑與觸發因素 [On triggers and derivation trail of vowel change in Southern Min]
Author(s): Hsiuhsueh Liu (劉秀雪)pp.: 408–442 (35)More Less抽象本文從次方言比較角度,對比台南、新竹、廈門、鹿港、金門等五地,尋找閩南語單元音歸併演變路徑及其相關變化的可能觸發因素。台南與厦門(鼓浪嶼一帶)的發音相似,傳統閩南語的o、ɔ分立,都轉爲ə、o分立,顯示語言異地同變之追求系統均衡的普遍趨勢。若系統存在固有央元音ə、ɨ音位,傾向阻擋o前移,以免降低固有ə與o區別度,在泉州腔的金門與同安均可見此現象。鹿港老一輩可見到僅以舌位高低區別o、ɔ,但中青年層也普遍出現o元音前移趨勢;說明固有央元音ə阻擋o央化不是必然,次方言接觸強度會進一步誘發差異演變。語言優勢效應也影響了閩南語元音變化,當優勢華語進入生活各領域,促使閩南語中青年層元音系統朝向等同於華語的三個舌位高度發展;目前廈門、金門與台灣各地青年層閩南語元音都是三個舌位高度。總結而言,元音系統內部平衡機制、優勢語言影響、與次方言接觸強度等動力,綜合影響了當今閩南語元音系統歸併變化。
-
漢語疑問副詞原位與前置的非移位製圖範本闡釋 [A non-movement cartographic template approach to Chinese in-situ and fronting wh-adjuncts]
Author(s): Ye Yuan (袁野)pp.: 443–466 (24)More Less抽象特指問句中疑問詞的移位和原位現象複雜多樣,幾十年來一直是句法領域的熱門議題。本文在評介以往及最新相關研究的基礎上,並且在製圖理論思想啟發下,尤其針對漢語提出非移位製圖範本框架(NMCT),把常規句法移位看做一個成分在範本上兩個或多個可能出現的功能投射位置之一進行顯性實現,從而對問句中疑問詞移位及原位現象,高、低位疑問副詞差異,A’移位以及優勢效應等句法現象都給出了一個較為統一且簡潔的闡釋。同時,由於否定了高位疑問副詞移位說,我們就可以避免Stepanov & Tsai (2008)關於疑問副詞「低位為變數高位為運算元」的二分說,認為高位WH副詞也可以看做變數,這樣也進一步貫徹和深化了Stepanov & Tsai (2008)推崇的一個理念,即擴充無擇約束的解釋範圍。
-
潮陽地區四降調系統的變異及演化 [Variations and evolutions of the four-falling-tone system in the Chaoyang area]
Author(s): Jingfen Zhang (張靜芬)pp.: 467–511 (45)More Less抽象本文在地域上將粵東潮陽地區分為郊區與中心區,基於陰上調的讀音差異,將發音人區分為老派和新派,通過詳細考察這「兩區四派」共81位發音人的聲調材料,發現該地區的聲調在地域及年齡上的共時變異可用兩條鏈式演化加以解釋:一是陰上調的槽形鏈移,陰上由高緩降演變為高平(或中平),繼而演變為微升(或高升);二是陰上、陽去、陰平參與的拉鏈鏈移,該鏈移由陰上的變化啟動,利用聲調的人際差異可確定聲調的演化方向。本文還以潮陽郊區方言23位老派發音人為例,分析其聲調系統中四個降調的對立實質,發現斜率是兩個高降調(高緩降與高直降)的最主要的區別特徵,時長則是重要的伴隨特徵。潮陽地區四降調系統的演化過程體現了漢語方言聲調發展的一個趨勢,即朝著曲拱對立更為豐富的格局發展。
Most Read This Month

-
-
Structure of numerals and classifiers in Chinese
Author(s): One-Soon Her (何萬順)
-
-
-
From caused-motion to spatial configuration
Author(s): Meichun Liu and Juiching Chang
-
- More 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