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e-Journals
-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h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USA
- Previous Issues
- Volume 60, Issue 1, 2025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h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USA - Volume 60, Issue 1, 2025
Volume 60, Issue 1, 2025
-
数智化时代跨越语文促进语言与文化教学之初探 [Exploring language and cultural education innovations in the era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pp.: 6–19 (14)More Less抽象本文概述了数智化时代中文语言与文化教学的若干创新方法,特别是ChatGPT与数字人文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和实际应用价值。作者首先分析了ChatGPT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优势与面对的挑战,继而探讨了数字人文作为一种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为推动文化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发挥的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人工智能工具在中文语言与文化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式,并探索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如创建多学科融合的课程模式等。作者的主要论点是:数智化工具在中文教学中发展潜力巨大,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与此同时,科技手段不是提高教学与研究质量的唯一路径,对此也需有清醒的认识。
-
从语言模型到教学工具 [From language model to instructional tool]
Author(s): Jing Wang (王静), Xin Zou (邹昕) and Luanfeng Huang (黄鸾凤)pp.: 20–39 (20)More Less提要ChatGPT是基于大规模数据训练的语言模型,其主要训练机制包括“下一个词预测” (Next-token prediction)、对齐 (alignment) 以及有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机制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 RLHF)。 本文从ChatGPT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其在以当代中国文学与电影为选题的高年级中文课上的应用表现,包括课程设计、课堂讨论支持及对学生写作的反馈。本文认为, ChatGPT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其在帮助学习者掌握词汇、语法、篇章方面的语言使用规则上可以发挥相当的作用。然而在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ChatGPT 的使用不利于深入文本内部的细读,其背后的伦理原则也有可能限制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此外,ChatGPT 设计的教学大纲有明显的随机性与事实性错误,仅适合作为课程设计初级阶段的参考。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在高年级中文课上使用ChatGPT的策略,以期使之成为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助力。
-
AI时代的中文二语教学 [CSL in the AI Era]
Author(s): Gang Liu (刘刚)pp.: 40–54 (15)More Less提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尤其是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研发和广泛应用,包括中文教学在内的二语教学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这些变革与挑战不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涉及到二语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深度碰撞与整合。AI技术虽然为二语教学提供了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但其局限性也引发了我们对教师和课堂在二语教学中角色与地位的重新审视。本文以一门融合游戏的中文二语文化教学课程为例,深入讨论AI时代中教师和课堂在中文二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揭示AI时代中文二语教学、尤其是文化教学的新趋势与新路径。本文认为,尽管AI技术为二语教学提供了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方案,但在真实文化教学与传递中,教师与课堂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一些文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如对文化内涵的批判性思考和讨论、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体验,至今仍超出了AI所能处理的范围。在此背景下,本课程采用 “游戏化教学法 + 游戏化教学内容” 双轨模式,旨在为学生构建AI系统难以复制的文化学习体验。游戏化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差异化的学习路径,还可以通过教师引导的“体验式学习”和“批判性思辩”,增强学生对目标文化的深刻感知,帮助其超越对文化知识的表层理解和记忆,深入探索文化产物、文化实践背后的深层魅力,并激发他们思考其中蕴含的文化视野。在AI蓬勃发展的时代,这种以人为本、注重互动与体验的教学方法,正是中文文化教学寻求突破与发展的关键之一。
-
从理解到欣赏 [From Understanding to Appreciation]
Author(s): Tao Peng (彭涛)pp.: 55–68 (14)More Less提要本文从康德美学的角度,区分了阅读活动中的规定性判断和反思性判断,强调以审美为目的的阅读应该是通过对语言形式的自由鉴赏获得非功利的愉悦,而这种审美阅读是依靠人工智能进行翻译所无法取代的。同时,本文通过对中英文句法、词汇的比较,指出了依靠翻译完成审美阅读的困难,主张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多语言文本的比较中,让学生深化对汉语特点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对汉语文学文本的欣赏。
-
书评 Liang, Cui, Zhang, Li, Chang, Wang & Li (2024): New Horizons
Author(s): Mingquan Wang (王命全) and Ziyi Li (李子怡)pp.: 69–72 (4)More LessThis article reviews New Horizons
-
Review of Li (2024): Pragmatic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uthor(s): Seungwon Hongpp.: 73–77 (5)More LessThis article reviews Pragmatic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Most Read This Month
